建行南昌分行开展“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”宣传活动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,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营造清朗金融网络环境,根据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联合部署及建行省分行工作安排,建行南昌分行于9月1日全面启动2022年“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”主题宣传活动。
9月2日晚,由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、江西银保监局、江西证监局、江西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“江西省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”在南昌市绿地缤纷城外广场隆重拉开序幕。建行南昌分行积极响应,宣传员们热情地向参与活动的群众介绍金融知识,针对非法吸存揽储、养老领域金融、电信等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风险提示,邀请群众参与消保分会场的答题活动并赠送小礼品。建行富有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吸引了大量群众驻足,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。
一是用好辖内物理网点众多的优势,立足阵地宣传。在全辖各网点公众教育宣传区、劳动者港湾布放宣传月活动海报、折页及易拉宝等,向社会大众进行金融教育宣传,重点包括个人征信、安全、支付工具使用、存款保险、投资理财等常用知识,并通过LED屏及自助机具滚动播放活动海报、口号等相关内容,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活动。
二是充分利用网络受众的广泛性和普遍性,积极开展数字化宣教。依托客户经理云工作室,组织全辖员工生成活动海报,通过微信朋友圈、工作群等开展活动宣传,增加活动的趣味性、生动性,扩大宣教的受众面,提升数字化金融教育宣传成效。
一是结合开学季,开展“金蜜蜂”金融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。走进校园,通过“建融慧学”平台,推广大学生消保课程,引导大学生线上学习消保知识;二是开展“金蜜蜂”消保宣教小达人招募活动。在高校中营造学习金融知识氛围,宣传金融正能量,推进数字化消保进校园,打造数字校园新生态;三是设计推出“消保从娃娃抓起、青年说、智者说”系列原创作品。案例化展示非法校园贷的套路,教会青年人识别非法校园贷,非法就业贷等,帮助大学生掌握必备金融知识,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借贷意识。
金融知识普及宣教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,建行南昌分行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不断探索创新特色宣教,积极引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自觉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,营造良好和谐的金融消费环境,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发展成果。(熊玉娟)
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指出,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,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。2000年前后,不少省市就政务信息的开放共享等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,但随着数据立法的兴起,多数地方的政务信息立法被废止。
近日,习总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,对他们提出殷切期望。一个个科技小院如种子般播撒开来,向下扎根、向上生长。2009年,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,到今天,全国已建立1048个科技小院,覆盖31个省份;此外,科技小院模式还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介,逐渐走向世界。
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全自动化码头,集北斗导航、5G通讯、无人驾驶等前沿技术于一体。专家表示,去年以来,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呈现规模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,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。
5月24日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(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)正式发布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》(以下简称“禁止清单”)。在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(征求意见稿)》基础上,此次正式发布的“禁止清单”对科研人员、依托单位、评审专家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的24类行为进行了规定。
2022年底,按照科技部等八部委《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》文件要求,涉及21家科研单位和6个地方、为期2年的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拉开序幕。
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、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、生物基尼龙替代化石基尼龙、高效生物合乳寡糖……今天,这些原料都可以在工业厂房里生产出来。
目前,高三学子们已进入高考冲刺阶段,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。相关数据显示,75%的学生在临考前都有紧张、焦虑、恐慌等情绪。而这些不良情绪会给考生造成一定影响。
产业转型可能带来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,而在广东中山,当传统的产业工人遇到数智化转型,又会呈现怎样的情形?
23日12时30分许,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。之后,他们将完成峰顶雪冰样品采集等重要科考任务。
近日,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农作物、畜禽、水产优异种质资源,旨在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。
中国以19373.35位居全球第一,美国为17610.47,前10名还包括德国、英国、日本、法国、韩国、加拿大、瑞士和印度。
自2008年起,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组织300多位专家,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公开发表的中国生物物种数据,分类学专家对每条数据进行审定确认,最终汇编成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》。
22日,青海省林草局正式对外发布《青海植物名录(2022版)》。该名录对于学术研究、政策制定、资源保护、生物多样性编目和保护、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
至2023年5月,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全国巡展已实施12年,科普大篷车项目已实施23年,两个流动科普项目累计服务公众超过5亿人次,有力促进了我国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截至目前,“数字文物库”文物总数超过10万件,浏览量超3300万次,是故宫博物院官网上最受公众欢迎的数字产品
最新发布的自然指数数据显示,中国作者在2022年对高质量自然科学研究做出了最大贡献,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份额首次排名第一,超过美国。自然指数分析的数据显示,从2022年1月到12月,中国作者的“贡献份额”为19373份,排名第一;美国为17610份。
Copyright © 2002-2023 hq环球体育(中国)APP 版权所有
全国免费咨询电话:+86-10-88088080 公司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通泰大厦B座11层